歐萊雅聯手摩拜單車,我們會想到在陽光的暴曬下,我們涂著歐萊雅防曬霜在野外騎行的情景;那么,肯德基聯手瑪麗黛佳,我們是否會聯想到香辣脆雞味和吮指原味雞味的指甲油……近年來,跨界營銷已經風靡國內,各品牌在“跨界”中各顯身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技術的革新,傳統的商業營銷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跨界與融合成為了一種趨勢。
“跨界”戲碼頻頻上演
歐萊雅這一次牽手摩拜,也是因為看中了共享單車行業目前的海量用戶和火熱程度,看中了“運動戶外”這個關鍵詞。歐萊雅是以戶外出行的防曬問題為切入點來吸引摩拜單車廣大用戶的,而對于摩拜而言,歐萊雅的這一聯合促銷活動也是給自己的用戶多一次附加福利,并以此刺激用戶的使用頻率。
看似不相關的兩個領域,卻能通過某種方式聯系在一起,從而達到更大的營銷效果,背后的秘訣在哪?
一般來說,兩者“跨界聯合”,是基于在品牌文化內涵和目標消費人群等方面有著相同或相似的目標、理念和方向。在此基礎上進行營銷合作,就可以實現雙方品牌知名度、品牌認可度、品牌價值的提升,同時擴大消費群體,實現雙贏乃至多贏的局面。
在美容化妝品行業,由于其高度市場化的特性,營銷方式層出不窮,讓人眼花繚亂,對新營銷方式的敏感性更強,許多企業在做市場的過程中其實都有意或無意地運用了跨界營銷這一方式。
Burberry香水的格紋布料包裝與Chanel的炫彩珠片眼影已成為美妝品牌與服裝設計跨界的杰作;國內著名女裝品牌白領牽手雅詩蘭黛,在北京舉辦周年慶?;顒拥穆费?;薇姿將化妝品與藥店結合在一起,打造渠道創新方式;2016年,為推廣Retouching系列秋季新品,Bobbi Brown聯手Uber推出化妝專車,乘客呼叫Uber專車,就可享受到Bobbi Brown化妝師在車內提供的十分鐘化妝服務;今年3月,巴黎歐萊雅聯合手游《陰陽師》,推出了海水仙發光瓶限量版禮盒,購買者可獲贈游戲禮包……
跨界營銷的戲碼之所以頻頻上演,還要歸結于當下化妝品行業激烈的市場競爭,許多化妝品企業都想通過跨界的方式打破營銷的僵局,從而更快地占領市場。在跨界營銷已經“泛濫”的時代,各品牌千萬不能迷失方向。
那么跨界之后是不是就代表著一定能達到“1+1大于2”的效果呢?這還要看與之相配套的營銷方案以及消費者的反響。
尋求需求與體驗的互補
化妝品營銷已經從過去以企業和產品為中心轉向以消費者為中心,都是在關注消費者需求的基礎上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受,所以品牌的跨界營銷,只有將所有工作基于此,才能發揮實有效用。
跨界最重要的環節還在于跨界雙方消費者體驗與需求的互補,從而達到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效果。企業在思考跨界營銷活動之前,需要對目標消費群體作詳細的市場調研,分析其消費習慣,作為跨界營銷工作的依據,并由此打破傳統,避免單獨的產品銷售,發揮不同類別消費品的協同效應。
注重形式創新
化妝品行業“跨界”蔚然成風,這對企業的跨界創新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說,跨界創新能力已經成為今天化妝品企業生存和競爭能力的一個最重要的評判標準。
目前在化妝品跨界營銷中,化妝品品牌一般都會用優惠券的形式吸引消費者,給予消費者一定的體驗或者購買優惠,但“優惠券浪潮”始終會讓消費者產生疲勞感,鋪天蓋地的優惠券也會讓消費者覺得產品廉價,不具價值感。
在實踐中,化妝品品牌不妨在品牌活動策劃、會員共享等營銷形式入手,比如在與其他品牌跨界后,讓消費者免費參加一些品牌自己開設的“美妝課堂”,這樣既能在活動中宣傳自己的產品,還能在活動中再設一些抽獎和推銷環節,從而產生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