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產品怎樣才能賣得好,復購率高呢?

有效收集消費者需求
傳統的研發過程中,消費者的需求一般經由市場調研公司傳達給市場部,市場部再轉交給研發部,到了產品的銷售過程,產品要經歷市場部、廣告公司、廣告投放再到消費者,每個過程中都會因為溝通不暢或者了解不夠造成信息流失,可能最后產品到消費者手里時已經不是他們最初想要的東西了。這就導致了我們在產品本身對消費者需求的滿足上、消費者購買的行為以及復購率都不會特別滿意。
在做產品時,梳理信息直接了解到消費者的需求。把從消費者到市場調研公司到市場部到研發部再到市場部到廣告公司這么長的環,變成從消費者到研發部、研發部與市場緊密結合、再到消費者。
整個過程需要四個節點,另外,建立微信訂閱號與服務號,在微信訂閱號后臺回復,在服務號招聘了專家,資深配方師和達人等組建客服團隊。通過系統的培訓,讓他們有效地收集消費者需求。除此外,還建了幾個內部消費者交流群,當有一個可能的潛在消費者洞察時,就把這個想法放進群面讓大家一起討論驗證。建立一個產品快速測試群,召集愿意花錢護膚的資深用戶。這四個重要的支撐點跟消費者進行很好地溝通,以確保產品解決消費者問題。
把產品放在使用場景中考慮
產品一定是在場景中使用的,你要把產品放對地方。比如,你會在公眾號收到一個姑娘留言說她要帶妝跑步,問她為什么,她說不是要跑步,是為了要看到一個人。這種需求配方師和市場部都很難想到。整體來說你會看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比如有人問我游泳完之后該用什么東西洗澡洗頭,這些都是具體情景中的問題,只有知道了情景,開發出來的產品才有意義。
研發部做一個產品的時候,重點不是對標某一個產品,也不是產品的成本,而是消費者在什么時間在什么情況下需要這樣的產品。比如要做一個霜,就要讓研發部知道這個霜要跟誰配合,在什么環境下用等有意義的信息。比如冬天在北方地區使用,目的是為了讓客戶用完這個霜后上妝能保持四五個小時,這就是很明確的需求。
跟消費者溝通
通過先溝通再銷售,在銷售的過程中再持續溝通。公眾號每天更新,每天都有機會讓消費者看到產品的理解對這個事情的理解以及你們可能會遇到的問題。同時客戶可以直接找客服提問,通過各式各樣的管道收集消費者的意見,也有各式各樣的管道讓消費者知道我們的想法,這樣做就會有好的銷售和復購。
把4個P變成SAVE
具體就是把Product(產品)變成Solution(解決方案),Place(銷售地點)變成Access(消費者如何獲得產品),Price(價格)變成Value(解決方案的價值),Promotion(促銷)變成Education(消費者教育),做產品時把解決方案與消費者教育捆在一起做,解決方案做好了對消費者教育一定能有很好的推動。
傳統的大工業時代的模式,就是廣告公司加市場部加電視臺再加市場調研公司的組合,這可能會被新的模式取代,被一種更加個人化的模式取代,至于這種模式會是什么樣,有待觀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