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電商的劇烈沖擊下,全球時尚零售業總體呈現疲軟狀態,而反常的,美妝零售業卻異軍突起,多品牌集合點和品牌專賣店一路高歌猛進,發展之勢欣欣向榮。
美妝實體店為何越來越旺,深入分析以下三點,或可找尋答案。
美妝商圈集聚效應
美妝行業專家認為,美妝品牌門店如果集聚在特定商圈,將能吸引更多客流。如以下幾處商圈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球知名的美妝購物勝地:
紐約:NoLIta聚集了 Le Labo, Aesop(伊索), Natura Brasil, Space NK, Credo 和 Atelier Cologne 等品牌和連鎖美妝零售門店。
舊金山:Fillmore Street , 這里擁有 Nars 、 Benefit (貝玲妃)、L’Occitane(歐舒丹), Atelier Cologne 和 Space NK 等多個品牌(零售商)的概念店。
巴黎:the Marais(瑪黑區)目前也云集了眾多美妝品牌包括:Urban Decay, Chanel , Penhaligon’s, MAC(魅可), Éditions de Parfums Frédéric Malle, Jo Malone London(祖·瑪瓏) 和 Make Up For Ever(浮生若夢)。
集聚效應對美妝消費者產生了明顯的作用,如果形成一個像購物中心一樣的美妝品牌匯集地,顧客能有更多的選擇余地。

美妝門店大舉擴張
零售商現在主要面臨的問題是租金、商品成本、加價、運營費用這些問題,其中租金最為嚴峻。與服裝百貨行業近來此起彼伏的關店潮相比,美妝行業流傳更多的是開店的消息。
美妝行業的垂直整合是促成這一結果的一大要素。美妝零售商的策略是:高于其他潛在對手的租金出價搶下熱門商鋪。而垂直整合,讓這些美妝零售商在租金上有底氣出更高的價。
美國當紅彩妝品牌NYX 的首家獨立門店位于曼哈頓聯合廣場商業區, NYX 認為,在主要商業區開設單品牌獨立門店是完整展現品牌的最佳方式,能讓消費者更好認識品牌。
Karen Grant認為, 開設單品牌獨立門店對于品牌來說最關鍵的一個優勢是為消費者提供一個整體的氛圍。消費者在這里可以沉浸地了解品牌,且達成的銷售額也完全歸屬于該品牌。她說,近年來這一趨勢在歐洲開始流行。
另有一些美妝品牌此前擁有驕人的在線銷售業績,比如互聯網美妝品牌 Gloosier, 現在這些品牌希望開設實體店將這種體驗傳遞到線下。這將讓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地位得到大大提升。
除彩妝品牌以外,專注于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些美容公司也開始涉足零售。其中關鍵的原因之一是消費者對于健康產品的關注增加,比如精油等。
而多品牌美妝零售商也不甘落后,如美國美妝零售連鎖 Ulta Beauty 計劃每年新增100家門店,目標實現門店總數1700家。天然美妝零售店 Credo 將芝加哥作為第五家門店的選址等。
科技助力門店體驗
如今的消費者在走進實體店之前,已經通過智能手機等途徑獲取了各方面的消息,當她們走進店里對于體驗的期望值很高。美妝行業因此走在了體驗零售的最前沿,玩轉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各種高科技應用。
業內專家認為, 美妝行業對于技術升級的先鋒意識源于以下幾個因素:
技術升級有助于簡化顧客對于試妝的需求;
護膚和彩妝產品與身俱來對于技術升級有迫切需求,美妝產品的不斷推陳出新不受服裝類的季節性限制。
美妝零售商們挖空心思提高數字化水平,移動客戶端成為了增長最快的零售渠道;但實體門店依舊在銷售額中占有主要比重。

虛擬試妝
增強現實技術(AR)目前在美妝門店交互式的試妝鏡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特別是方便了顧客對于試用唇膏的需求,比起實物她們可能會更傾向用虛擬試妝鏡。
護膚和彩妝是非常講求因人而異的品類,通過技術升級更好獲得消費者的購物行為數據,提升(門店內或線上)的個性化美妝建議服務。
法國美妝連鎖零售商絲芙蘭(Sephora)是業界公認的體驗零售典范。3月30日,公司在紐約曼哈頓中心 34街開設了紐約最大的門店,面積約1050平方米。全店采用數字化技術,庫存商品 1.33萬件。虛擬試妝鏡 Tap and Try、配備平板電腦的美妝區 Beauty Studio和監測皮膚濕潤度的獨家數字工具 Moisture Meter一應俱全。
去年12月,法國天然美妝品牌歐舒丹在位于美國紐約熨斗區的精品旗艦店引入了新的零售概念,門店配備了新型的數字禮物站和智能試妝間。試妝間位于位于門店后半部分,四個操作臺共用一張桌子,每個操作臺都配有一個水槽和數字屏幕。顧客可以搜索數字屏的任意產品,在銷售人員的輔助下隨時完成試用。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在實體門店同樣具備廣泛應用的潛力,比如在收銀時,銷售人員通過這樣的 app 掃描商品即可獲得消費者當前或者過往的搜索、消費記錄,這樣幫助他們為消費者推薦更多相關商品。
去年秋天,絲芙蘭還與社交媒體 Facebook 實時聊天軟件 Messenger 聯合推出了助理聊天機器人服務,方便用戶在門店內訂購產品。根據 Facebook的數據,從“助理”訂購率要比絲芙蘭 app和官網高出 11%。
據絲芙蘭數字部門高級副總裁 Mary Beth Laughton 介紹,人工智能體驗能減少 5步傳統的訂購程序。
咨詢公司 Pilot Consulting 創始人評價,這種消費者和品牌方之間的雙向溝通是體驗零售制勝的關鍵,特別是在移動端上的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