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妝獨角獸!這么高大上的名字,盤點一圈下來,確是暫時無處安放。
立白、藍月亮、拉芳、百雀羚、一葉子、相宜本草、丸美、御泥坊、阿芙、美顏秘笈、聚美優品……從傳統品牌,到電商、微商、平臺,很難有同時符合獨角獸企業三個指標的。
相關資料表明,獨角獸公司的指標是:企業發展在10年之內,沒有上市,市場估值在10億美元以上。而在國家科技部火炬中心與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顯示:2017年,中國獨角獸企業共164家,新晉62,涉及互聯網金融、交通出行、人工智能、新媒體、物流、文化娛樂、新能源汽車、大健康、旅游、教育、社交等領域,但沒有日化用品。
單從10億美元估值來看,現在部分化妝品公司有這個體量,但卻都是經過二三十年的積累,如立白、藍月亮,而最具獨角獸基因的御泥坊、聚美優品,都已上市了。當前能夠符合三大指標的,只能從微商中找,如TST、摩能國際,這些號稱上百億銷量的微商,發展時間基本也在五年之內,但是顯然,因其發展模式原因,統統被忽略了。
指標只是外因,潛力才是內核
從中國獨角獸企業中找規律,你會發覺,這幫能入選的企業,除了符合以上三大指標之外,還有一些共同規律。
首先,大部分獨角獸企業,都帶有互聯網基因,是互聯網為他們插上了加速的翅膀,把傳統的生意變成了互聯網生意。比如說,互聯網金融、在線教育,交通出行,這些原本是比化妝品更為土八路的行當,在互聯網的結合下,瞬間高大上起來。更主要是,發展速度快,勢不可擋。
其次,獨角獸企業,他們的品牌形成累積,都是靠消費者自發形成的宣傳,沒有歷史故事,沒有渠道流通,只有消費痛點,直接與消費者發生關系并形成自發的裂變。比如我在用微信,我也建議你用微信;我在用滴滴,我也建議你下載滴滴。
第三,獨角獸企業,大多數顧客在使用的同時,將其當作工具,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為用戶;而化妝品企業,大多數顧客在使用的時候,將其當成商家,我們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另外,獨角獸企業的用戶積累,是裂變上升,并保持穩定,化妝品企業就不行,像微商的團隊,一下子沖到頂,然后馬上就是大量流散。
第四,獨角獸除了估值超過10億美元以外,還要在相應的模式和在行業里處于絕對的領導地位,具有幾乎不被顛覆的地位。
第五,獨角獸的贏利方式,不是靠產品差價,而是靠資本和平臺,換句話說,化妝品企業做市場,獨角獸企業做市值。
最后,化妝品領域缺少絕對的領袖,沒有強大的人物IP。當年,聚美優品能快速崛起,與陳歐這個IP也有很大關系,但當前的化妝品行業老板,過于低調,連核心代理商有時都不認識老板。
美妝有沒有機會誕生獨角獸
有人指出,如果把天貓美妝單獨分拆出來,馬上就是獨角獸,因為天貓美妝目前的占有率,已達到50-60%。也有人指出,小紅書是不可忽略的人選。
從行業上市企業的規律來看,珀萊雅、拉芳這些傳統企業,從初創到上市,大概歷經12-15年左右;像御泥坊、聚美優品這些電商型企業,大概要歷經5-8年左右;下一波上市可能會是社交電商型企業,如云集、美顏秘笈等,大概歷經3-5年左右。
總的來說,能夠形成美妝獨角獸的,一定是帶有強烈互聯網基因。而從整個獨角獸的發展形態來看,美妝行業還是具有很大的基礎。
獨角獸企業的共性在于,在細分領域進行深度挖掘,最終成為該領域的先鋒代表。目前的化妝品行業,也正在往細分化發展,認準一厘米,深挖一公里。想當年,藍月亮專注洗手液、洗衣液,可采專注眼貼膜,美即專注面膜,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互聯網背景下,專注于細分品類,有更大的價值,比如阿芙、膜法世家、薇若娜、HFP等企業。因此,從聚焦來看,化妝品是具有成為獨角獸基因的。
很多獨角獸企業,贏利點都是超越表面業務的。比如360殺毒軟件,贏利點不在于殺毒,而在于瀏覽器廣告;小米手機,贏利點不在于產品,而在于未來的小米家庭生態系統;滴滴出行,贏利點不在于顧客打車款,而在于平臺廣告和用戶價值。當前的化妝品企業,都在靠著一瓶一盒賺利差,未來有沒有可能構建一整套生態體系呢?肯定是有的,但可能要把美麗和健康結合起來。
另外,像百雀羚、自然堂、御泥坊、一葉子這些知名品牌,近年來在互聯網銷售板塊收獲頗豐,而藍月亮曾經推出的月亮小屋社區O2O系統,雖不算成功,但也表明傳統企業公司的背景實力及戰略思維,極有可能會推出一些新的美妝運營模式,利用互聯網的翅膀快速成長,一舉成為獨角獸。
這些年,化妝品行業一直在談品牌,打造品牌,越是刻意,效果越為差強人意,因為你所編造的什么山什么水這些所謂的文化,都離消費者很遠。真正的品牌,應該立足于消費者的生活,為他們提供便利的解決方案,占領心智于無形。
盡管當前化妝品行業還缺席獨角獸,但可以預見,獨角獸離化妝品行業并不遙遠!